他山之石
减负,需要的是操作层面的行动
发布者: 督导室日期: 2013-09-23

伴随着教育部对《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》的两轮公开征求意见,我们开始了新学期。作为一线学校校长,我不想再感叹“发了很多文件,结果总是不了了之”,不想再埋怨“当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体制”。我们需要的是在操作层面的行动,尤其是基于小学教育阶段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方面再下真功夫。

首先,在学校层面的目标引领和评价导向上下功夫。作为教育管理者,要敢于追求教育理想。我们组织全体干部教师进一步细化“健康身心、友好交往、自主育人”阳光教师团队建设和“健康身心、友好交往。组织学习”阳光少年培养的评价体系。全体教师承诺:从一个个育人细节入手培养学生“三个好习惯”持之以恒。用智慧、爱心、责任,尊重每一位学生,关注每一位学生,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,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。

教师层面的使命重塑和能力提升,更需要下功夫。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,要勇于担当教育使命。“规定”也好,“督导”也罢,学生的负担减下来,关键是教师能力提上去,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,学科得以优质均衡。我校教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,围绕“精讲、精练”,聚焦常态课堂,明确新学期教与学重点任务、目标和思路,通过集体说课研磨、各学科专家培训指导,为新学期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
家长层面的积极互动和课外指导也是重要的努力方向。我们聚焦“家校共育”300多位家长代表与校长、名师、专家对话,探讨如何为孩子创造快乐又有意义的童年。减负政策下,学生没有或减少了书面作业,学校借此力推“家庭劳动十分钟”、“亲子阅读十分钟”、“体育锻炼十分钟”,发挥家长培养孩子劳动习惯;通过陪伴孩子读书,引导家长激发孩子读书兴趣;通过家庭锻炼项目,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体质健康。

孩子是祖国的未来。让学校、老师、家庭共同行动起来,关心孩子,呵护成长,让孩子们享受美好的童年!

摘自《人民日报》2013.9.12

2006 © 版权所有 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